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6:56 点击次数:83
图片
·概述
浸润性乳腺癌中,浸润性导管癌(非特殊型浸润性癌)占 50% ~80%,其余为特殊类型浸润性癌。目前,虽然组织学仍是浸润性乳腺癌分类的基础,然而根据乳腺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,已经确定了几种乳腺癌分子亚型,主要有管腔 A 型、管腔 B型HER2 型及基底样亚型。其包括一组组织学特征及临床预后均不相同的异质性浸润性癌,其没有达到归入特殊类型癌的足够特征。
·大体
图片
不规则或结节状,切面常凹陷,可见黄、白色条纹,可有砂粒感
·光镜
图片
具有高度异质性:
1.有不同的结构:排列呈索梁状、团块状、腺管状、实性片状等;
2.有不同的细胞形态:细胞常比较大,呈不同形状,黏附性强,常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;
3.有不同的核级:核从规则到有明显多形性,核仁常明显,可有多个核仁,核分裂象多少不等,偶有巨核和(或)多核癌巨细胞;
4.有不同的间质成分:包括(肌)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(透明变)弹力纤维、浸润的淋巴浆细胞、坏死和钙化等;
5.有不同的浸润方式和程度:浸润脂肪、肌组织,累及脉管和(或)神经等;常有不同级别导管内癌成分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·组织学分级
图片
WHO 推荐的分级系统是Elston 和 EIlis 改良后的 Bloom-Richardson 半定量分级方法。即根据腺管的多少、核多形性异型性及核分裂数定量计分确定组织学级别。腺管的多少以浸润成分的总体面积为基数(有足够的切片数),核的多形性异型性以肿瘤内异型性最明显区为检测部位,核分裂象计数在肿瘤核分裂最活跃区进行,而且要根据高倍视野的直径或面积而确定数值。(参见梅放老师课件)
·组织学亚型
(1) 混合型癌:诊断浸润性导管癌(非特殊型浸润性癌),其浸润性导管癌成分必须超过 50%,如果浸润性导管癌仅占10% ~49%,其他50% 以上为特殊类型癌,称为混合型癌,包括混合性浸润性导管癌-小叶癌、混合性浸润性导管癌-特殊型癌。
图片
(2)多形性癌:是一种高级别浸润性导管癌,指在腺癌或者腺癌伴有梭形和鳞状细胞分化背景中,具有多形性奇异核和多核瘤巨细胞占50%以上者,可伴有高级别导管内癌,常有腋窝淋巴结转移。
(3)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癌:浸润癌间质中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。最常见于高-中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。也可见于特殊类型癌,如浸润性筛状癌和乳头状癌等。亦可出现在有癌转移的淋巴结中。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CD68 阳性。
(4)伴有绒癌特征的癌: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明显绒癌分化的特征,β-HCG可阳性。血清 β-HCG亦可升高。
(5)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: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明显恶性黑色素瘤分化,具有癌和黑色素瘤双重免疫组化表型。肿瘤细胞克隆性同源,都在同一个染色体有杂合性丢失。
(6)富于淋巴细胞的浸润性导管癌:又称不典型髓样癌。通常为高级别浸润性癌,具有髓样癌某些组织和细胞学特点,如有合体样细胞,有比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等,通常有浸润性边缘,预后较髓样癌差。
(7)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:以导管原位癌成分为主要成分,浸润性癌成分小于 10%。
·免疫组化
常规行 ER、PR、HER2及 K67 检测。ER和PR阳性(70%~80%)、HER2 阳性(15%~30%)、E-cadherin 及 p120 常细胞膜阳性,Ki67 指数不同,p53、S-100、CEA,vimetin 和GCDFP-15 不同程度阳性。
·鉴别诊断
(1) 硬化性腺病:良性增生,残留小叶结构,有肌上皮,缺乏脂肪组织浸润。
(2) 复杂硬化性增生:分区改变,变形扭曲的腺管或小管在中央瘫痕区内,有肌上皮。免疫组化染色 CK5/6 及肌上皮标记物(如 p63、calponin、SMMHC)通常阳性
(3) 浸润性小叶癌:两者形态学改变可重叠,某些浸润性导管癌可具有浸润性小叶癌的特征,相反,浸润性小叶癌也可有浸润性导管癌样改变。区别困难的病例可行 p120 及E-cadherin 联合免疫组化染色,浸润性导管癌两者均细胞膜阳性,浸润性小叶癌 p120 胞质阳性,E-cadherin 阴性。
(4) 原发/转移恶性淋巴瘤:特别是冰冻切片两者容易混淆。弥漫一致的淋巴样细胞浸润性生长,具有淋巴细胞的免疫组化表型。LCA 及 CD 系列相关标记物阳性。
(5) 转移/原发恶性黑色素瘤:排除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后才能考虑。有导管原位癌和(或)典型的浸润性乳腺癌时,应该首先想到是癌。免疫组化对鉴别两者有帮助,黑色素瘤 CK、EMA 阴性。转移性黑色素瘤有可能存在皮肤等部位的原发病灶。
(6)伴脂褐素沉积的浸润性癌:两者的区别在于对色素性质的辨认,脂褐素早棕褐色,更为细小而均匀,PAS 阳性,有强的自发荧光,HMB45 和A130 阴性。
(7)具有髓样癌特征的浸润性癌(髓样癌):诊断髓样癌要严格标准(见髓样癌)。
(8) 化生性癌:具有异源性化生成分
参考文献:1.刘彤华诊断病理学/刘彤华主编.-4 版.一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
2.临床病理学 /陈杰,步宏主编.一2 版一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21.9
3.罗塞和阿克曼外科病理学:第 11 版:上下卷/(美)约翰R.戈德布卢姆(John R.Gldblum)等原著:回允中主译.- 北京: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,2021.3
4.斯滕伯格诊断外科病理学:第6版/(美)斯泰西·E.米尔斯( Stacey E.Mills ),(美)乔尔·K.格林森( JoelK.Greenson ),(美)杰森·L.霍尼克( Jason L.Hornick )原著;回允中主译,-北京: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,2017.2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